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第十届中国(上海)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 展览时间:2014年8月20-22日展览地点: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(浦东龙阳路2345号)展览规模:  80000平方米主办单位: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  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 简单、安全、创新,引领绿色建筑新潮流中国正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,深入推进建筑节能,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,简单、安全的绿色建筑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旋律。以推动建筑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、环保型建材企业的市场化运用为宗旨,以搭建销售、展示、品牌与技术推广为手段,为企业创造巨大商机的中国(上海)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,已打造成为“亚洲绿色建筑建材第一展”。展会发展近十年,深谙绿色建筑绝不是节能建筑技术的叠加,应为创...
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
第十届中国(上海)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
展览时间:2014年8月20—22日
展览地点: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(浦东龙阳路2345号)
展览规模: 80000平方米
主办单位: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
简单、安全、创新,引领绿色建筑新潮流
中国正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,深入推进建筑节能,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,简单、安全的绿色建筑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旋律。以推动建筑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、环保型建材企业的市场化运用为宗旨,以搭建销售、展示、品牌与技术推广为手段,为企业创造巨大商机的中国(上海)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,已打造成为“亚洲绿色建筑建材第一展”。展会发展近十年,深谙绿色建筑绝不是节能建筑技术的叠加,应为创新节能建材的系统化应用。绿色建博会倡导绿色人文、本原低碳,追求的是一种简单、和谐的建筑和居住理念。
2014年展会进一步提升,设外墙内外保温系统、外墙自保温系统、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、新型防火阻燃材料、室内供暖系统及新能源设备、木制环保住宅、集成房屋及轻钢结构、节能门窗及建筑遮阳、结构建材及建筑部品件、屋顶及立体绿化、建材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等专区,规模将达到7个馆、80000平方米,80000专业观众,数十场的主题论坛与专题研讨,紧密结合绿色节能建筑发展,占据前沿领航地位,将一批批优秀建材企业与技术推向市场,推向海外,共同打造安全、节能、环保、低碳、舒适的绿色建筑。
上届回顾
上届展会,共吸引了来自中国、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、英国、奥地利、比利时、德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韩国、加拿大、马来西亚、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瑞典、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827家建材企业参展。其中,国内参展商有710家,国外参展商有117家。观众参观人数达到63223人次,国外观众占8%,展会不但吸引了国内外专业的建筑材料生产、经销企业参观,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房地产开发单位、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、**行业等相关管理部门、相关科研院所、项目业主、采购商及经销商的参与和关注。
同期展会
同期举办的“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”是目前国内最大、最专业的绿色建筑展会,展会涵盖了建筑节能、暖通及新能源、木制环保建筑、集成建筑及轻钢房屋、建筑给排水、门窗幕墙及建筑遮阳、户外家具及园林景观、建材设备、绿色照明、建筑电气、别墅配套等内容,共七大展馆,八万平米展出面积,参展企业将达1000家,观众80000人次。云集了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建材品牌,如可耐福、马贝、亨斯迈、欧文斯科宁、拜耳、STO、SKK、北新、万华、加拿大木业、日本木材中心、小雨、皇家、世纪宅、顶峰、星河、大象、威能、瑞好,新昂工贸、曼瑞德、乔治费歇尔、正圆等高端品牌,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建材的最新技术,为业界的标杆聚会。
展会亮点
1. 建筑防火材料性能大幅提升、难燃不燃产品众多,满足节能保温选购需求;
2. 技术性能升级,提供建筑节能保温整体解决方案;
3. 保温结构系统化:全面囊括内外墙保温、屋面保温、自保温、幕墙保温系统;
4. 质量安全性大幅提升,A级聚苯板、粘结剂、网格布、阻燃剂等增强建筑保温安全性能;
5. 饰面材料创新强化,建筑外观更加多姿;
6. 建筑绿化将绿色移到屋顶、墙面、室内,让生活空间更多绿色;
7. 创新整合行业资源,形成装饰与保温一体化格局;
8. “新绿奖”创意产品展示区,尽显建材行业创意风采。
宣传推广
1.通过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网络、移动媒体、地铁、建材卖场广告在全国及国际范围内推广本展会。(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、上海电视台、东方电视台、上海广播电台、阿里巴巴、新浪网、搜房网、新民晚报、新闻晨报、中国建材报、建筑时报等主流媒体均与本展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);
2.通过300余家建筑业、房产等专业杂志、报刊及网站进行专业观众的宣传与行业营销;
3.借助微博、论坛、专业QQ群等网络媒介扩大行业影响、进行企业市场宣传;
4.通过相关行业协会邀请及组织其企业领导人和用材企业参观展会;
5.通过**相关部门、各国领馆和贸易促进机构、商务机构、国外相关行业协会、咨询服务机构,组织国际买家与经销商;
6.通过网络呼叫中心、传真、网络邮件、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手段针对业内人士进行点对点邀请,展会累计数据库超过五十万条。